--本文閱讀需要4分鐘--
以前曾經看過一組紀實攝影,荷賽獎盧廣拍攝的《艾滋病籠罩的村莊》,大量的紀實圖片來告訴我們,人在面對疾病折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絕望和無助、無聲的吶喊。人類在疾病的面前都是顯得如此的渺小,烏云遮住了天空,透不過一絲絲的陽光。
2018年對于中國養豬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非洲豬瘟這個事兒。我們都還清晰的知道2002年的時候開始的所謂“高熱病”,一種神秘的病毒席卷了中國的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后來經過確認屬于PRRSV感染導致,養豬業全國一片藍從此開啟,還好,最終這個疾病可防、可控、可治,時至今日它依然持續的存在。原本有的焦慮,好比被撥開的烏云,從此光明可見。早在2015年的時候業內人士就開始預估非洲豬瘟何時有可能會登陸中國,但是對于一個沒有見過的疾病來說,起始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個疾病有多么的可怕,是否還是像當年的高熱病一樣,只是像一陣風一樣刮過就算完。開始的時候可能根本沒有預測到非洲豬瘟到底傷害有多大。 它真的到來的時候,就像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在自媒體的懷抱中持續的升溫、變大、并一發不可收拾,死亡恐怖再次籠罩中國養豬業。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個疾病飛躍高山、跨過大河,讓一個個省開始淪陷,從散養戶到大型養殖場,從防范薄弱的現場到管理規范的大企業,仿佛像中越邊境的雷區,你永遠無法預估向前的哪一步會踩在地雷上。這種心理上的折磨讓很多養戶和養殖場在面臨豬只因其他疾病死亡的時候,迅速的做出了選擇。畢竟倒下的都是錢.......,在過去行情還不算太好的日子里,保存實力可能是當下最明確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養殖場在逐步的被清空、市場的存欄在逐步的減少??墒悄切┴i都去哪兒了?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的嚴重和廣泛?還是因為當下被自媒體給放大了。這個已經沒有太多討論的意義,我們都需要去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感染了非洲豬瘟的豬,很大程度上是要死掉的。即便是挨過來的,也將成為養殖場內主要的傳染源,給未感染的豬更是一個重大傷害,似乎會不停的循環,投資會變成一個無敵洞,跟進了ICU病房的病人一樣,短時間可能掏空你所有的積蓄。市場存量數量的銳減已經成為一個事實......
非瘟和環保并存將成為散養戶面前更厚的一堵墻,2019年開始將會有更多的散養戶退出自繁自養的圈子。在環保的形式下,因非洲豬瘟快速被清空的豬圈將逐步成為拆掉你豬場的理由,這個看似很荒誕,但是你得承認,這確實是一個相對比較恰當的理由了,被淘汰的不是主管部門的政策是否合理,而是因為續養還是要面對踩雷的風險,跟以往不同,這次豪賭的風險可能一下把自己打回解放前的貧農時代。
不是養不起、而是賭不起。拆掉豬場或者改造豬場進行轉型會是一部分散養戶的趨勢。富人養豬窮人吃肉的格局將變得更加明顯,非瘟的到來又給行業來了一個大的洗牌。
那些細微的趨勢
自2018年11月份的時候,在動保圈子里,發生過這樣的一些事。
“我們這幾個月豬產品的銷售量下降的很嚴重”,
“難道你不知道嗎,那個服務豬產品客戶十幾年的XX老師最近被公司安排開始服務家禽客戶了。”
“我已經有兩個月沒有出差了,客戶都不要貨”,
“兄弟,現在哪個場會讓你進去,面都見不到,賣給誰???”
“難道你不知道嗎?那個誰誰誰已經在賣豬了”。
業績下滑、銷量銳減、產品賣不出去已經完全在動保圈子里成為了一種“負能”。這個鑰匙一旦開啟,會成為你走不動最大的絆腳石。
豬肯定還是要繼續養的,豬肉還是要繼續吃的,當然了你的眼睛盯在哪里,你的行動和思維會被放在哪里,這個是可以劃等號的。
非洲豬瘟在2019年會加快很多動保企業向新渠道進行轉型和升級,為什么這樣說,我認為這是大趨勢下的小趨勢。
1、養殖圈的年齡結構發生變化,80/90后將成為主力,這部分人群知識儲備將超過70/60后,消費理性也逐漸的多元化,中國電子商務沉淀的十幾年,這部分人群的購買習慣和購買生態更加偏重于電商領域。
2、養殖圈的養殖結構變化逐步的在持續拉大,從十年前的20頭母豬/200頭育肥,變化成為500頭母豬/5000頭育肥。會有更多有資金實力的養殖人出現,他們的特點是資金有保障、頭腦靈活、對行業的認知程度高、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和外圍資源。
3、大型養殖公司在自我順暢運轉系統下的擴充速度在變快,在資本的狀態下養豬業成功的管理模式和運作系統是很快可以快速復制的,公司+農戶的組合在未來還是要走一段路的。
4、AI技術在養豬業上的應用,標準化養豬體系和健全的硬件設備以及超高的生物安全防范系統的機械程度會成為未來資本化養豬的技術保障核心,養豬業從一堆人變成了一堆機器,相比而言,機器的出錯率遠遠比人低,養豬的風險將逐步下降。
作為動保行業的冬天,一些人開始扎堆過冬,認為這個冬天會很長。然而肯定有一小部分人會認為機遇之門已經開啟了,毫無疑問,我認為是這樣的,養豬業在未來5年不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依然還是小規模散養戶、中型養殖場、大型養殖公司并存,只不過逐漸的會從小變中再變大,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動保行業從業人員想要持續的走下去,必須要熟悉用戶的真正需求、要熟悉用戶的購買習慣、更加明白用戶的擔憂。毫無疑問,對用戶的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已經不再是僅僅會治療一個疾病那么簡單的一件事了。十年前具備這樣的能力,可以行走江湖,十年后的今天這個所謂的優勢沒有進階,再這樣下去可能就沒有什么更寬的路走了。這是擺在這個行業從業人員面前一個很現實的事。
你所認為的優勢和競爭力可能已經在消失,這樣的例子我們不用多舉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多人不愿意提及或面對的事,如果說看不清,那這個可能是鬼話,如果說不知道怎么去做,這個可能是真的。動保圈子里的人有兩層價值關系,一種是以服務的企業為核心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研發、文化、企宣等諸多領域,最終被塑造出“天下第一、唯我獨尊”的一種精神態勢,一群人跟打了雞血一樣、最終被市場殘酷的甩了臉,這樣的例子確實不少。另外一種是以服務對象為核心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的立足點就是用戶,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但是能做好的其實并不是很多,這里面要求一個很重要的核心,不管你文憑高低,只要求你在用戶自己熟悉的領域比你的用戶懂得更多,那么用戶熟悉什么,我想你應該很清楚。 他們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個跟他們在同一個層面上能為他們指點迷津的人,言傳身教。 所以說,未來動保行業在養殖圈子的變化,已經不再是企業有什么,企業能賣給你什么。而會變成了企業能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雙方都需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搭橋。在很大程度上,企業的價值觀對養殖體來說,養殖體就是小白,那么對養殖體來說,很多企業也在扮演一個小白。所以才會出現不對等,才會出現不匹配、才會出現不熟悉用戶的真正需求。
非瘟下的中國養豬業,變化每天都在發生,既然是已經不可改變的現狀,只能去改變自我的定位,提升自我或者團隊整體的服務能力的深度才有可能牢固非瘟狀態下的用戶群,而這些也正是用戶在集體過冬時需要的熱能。
如果你做不到,趁早改行吧,別再趟這池子水,甩你一臉泥也是遲早的........
(一家之言)
下一篇:2017獸醫工作要點